青春助力‘藏粮于地':深入高标准农田,共筑耕地保护防线|南京审计大学“藏粮于地”社会实践小分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发布时间:2024-08-19   来源:网络   阅读:1108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民以食为天,国以民为本,而耕地是食物生产最重要的资源,二十大报告再一次重申“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南京审计大学“藏粮于地”社会实践小分队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与发展的号召,踏上“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征途,将目光聚焦于国家命脉——耕地,旨在以审计助力耕地保护。

图1:团队成员合照

一、跨越千里,镜头下的耕地画卷

为了更直观地了解我国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情况,从7月10日开始,南京审计大学“藏粮于地”社会实践小分队的成员们分别前往各自

家乡的高标准农田进行实地调研,在广袤田野中留下青春的足迹。他们穿梭于绿油油的稻田之间,记录下不同地区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景象。从云贵高原的梯田到江南地区的稻田,每一幅画面都见证了现代农业的蓬勃发展,展现了中国农田的多样性与生命力。

图2:云贵高原梯田图

图3:太湖水稻示范园农田

图4:南通保民村高标准农田项目区

其中以贵阳市修文县久长街道高标准农田(清江清水片区)和南京龙池区现代化农业示范区为案例代表进行详细分析。

由于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不平、喀斯特地貌显著的地理劣势,贵阳市修文县久长街道高标准农田(清江清水片区)耕地生态性撂荒和隐形撂荒情况严重,来到当地进行实地考察后,团队成员了解到该片区以小汇大、裁弯取直,积极实施“坡改梯、土变田”的基础改造,同时改善灌溉系统,建成路相连、沟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宜机化高标准农田,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图5:贵阳市清风村梯田耕地图

   而在南京龙池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团队成员了解到该区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民”的经营方式,常年吸纳2000多人就业,带动

图6:南京龙池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示意图

周边农户户均年增收余万元。这让团队队员们意识到,只有解决农民饭碗的问题,才能解决中国人紧抓自己饭碗的问题。

图7:南京龙池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介绍

二、心连心,共话耕地保护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崇尚实干、狠抓落实”“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的实践精神。因此,实践团队成员走进田间地头,走近农民群众,深入了解耕地保护政策于各地的落实情况。

在调研过程中,成员们深知简单的观察难以深入了解耕地保护的现状与挑战,于是他们积极与当地管理负责人以及农户进行沟通交流,通过当面问访、发放问卷等形式,详细询问了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过程和当地农户的切实体会。同时在交流过程中,成员们也积极宣传耕地保护的相关政策法规,帮助农户树立科学耕作的意识。

“那些保护政策,我虽然看不懂,但是看到地里的庄稼长得好,心里就踏实”受访农民朴实的话语,让团队成员深感触动。但同时也暴露出耕地保护政策基层性宣传,通俗化解读的重要性。

图8:团队成员实地调查图

图9-11:与受访农民交流图

图12-13:农民填写调查问卷示意图

三.青春感悟,实践中的成长

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是对高标准农田的一次深度探索,同时也是对南审学子的一次深刻洗礼。通过实地走访调查以及对农民的采访调研,团队成员们不仅加深了对于建设现代化高标准农田的认识,也为审计事业对于地区耕地利用效率的宏观调控作用落实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在实践过程中,小分队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为推动国家大国粮仓战略稳步落实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团队成员们也纷纷表示,他们更加明白了作为新时代青年,应如何将专业所学与国家需求相结合,为国家建设贡献青春能量!

图14:与村民合照

文字|“藏粮于地”团队成员

图片|“藏粮于地”团队成员

指导老师|陈卓